职官—尚书
"尚书"这个官称是从汉代开始的,属皇帝的直接随员之一。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书,属于皇宫的内臣,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工作,是一个很小的内廷官员,并不能直接参与最高的政策。
到了秦朝,尚书成为了中央政府中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起草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光武帝亲政的时候,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并且御史台也合并在少府下面,而不以实权交给三公等传统意义上的权臣。自此以后,尚书的权威日益高涨,宫廷的办公室就最终取代了中央政府,而皇帝的侍从也就一跃而居于三公之上,由事务官变为政务官了。并且因为尚书事权极重所以当时称之为"政归台阁"。而所谓的"台阁",就是指宫廷办事处。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之一,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为三省,共同构成了中央政府的核心。尚书省下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的负责人称为尚书,副手称为侍郎。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尚书省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到了明清时期,尚书省的职能和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