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堕落至此,被自己的儿子杀害?
朱温,这个名字,对于熟知五代十国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公认的“大唐掘墓人”,更是“唐王朝的终结者”。然而,这样一位称王称帝,曾经握有重兵在手、号令天下的军阀强人,最终竟然死在自己亲生儿子手中,何等讽刺!
我们不禁要问,他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穷苦农家子,一步步走上权力和财富的巅峰,后来又是如何堕落至此、自食恶果,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的?其中必定蕴含着怎样惊天动地的恩怨情仇。
公元860年,一个叫朱诚的穷书生,带着他懵懂无知的儿子朱温来到河南郑州一所私塾就读。朱诚本是这个村子的塾师,生活拮据,为了糊口不得不让儿子也来学习,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
然而好景不长,朱诚突然染上重病,不幸离世,朱温和他的母亲与两个哥哥顿时失去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投奔一户富户刘崇家中。
在刘家,朱温显得格格不入。他性格活泼,经常惹事生非,引得众人厌恶。而他的两个哥哥朱全昱和朱存都很守规矩,刘崇因此也偏爱他们。朱温心中对此愤愤不平,渴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报这一箭之仇。
877年,朱温听说黄巢在附近聚集农民起义,于是拉上二哥朱存,加入了黄巢的反叛大军。很快,朱温凭借勇猛过人的武艺,在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黄巢见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特意提拔他为先锋官。
此时的朱温还年轻,满怀野心,渴望借此机会一飞冲天。谁知好景不长,882年,起义大军在与唐军的战斗中节节败退。朱温意识到大势已去,为保全性命,决定降仏唐军,并得到唐僖宗的重用,担任宣武军节度使。
投靠唐军后的朱温,立刻成为平定黄巢起义的最大帮手。在他的配合下,起义军很快被唐军击溃。为了表彰朱温的功劳,唐僖宗封他为梁王,让他一跃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
888年,唐僖宗驾崩,其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昭宗上任后,立志整肃藩镇,削弱军阀势力。没想到这个举动触怒了朱温,最后被朱温派人刺杀于宫中。
昭宗死后,朱温立其子李柷为帝,自己则挟天子以令诸侯。907年,权势达到鼎盛的朱温终于按捺不住,废黜幼主,自立为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太祖。
此时的朱温,权倾朝野,号令天下。不过,他已经50岁,渐渐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沉溺声色,荒淫无度。
他不仅没收臣民财产,强占民女。而且还拉拢权贵子弟为狐群狗党,参与他的淫乱盛宴。许多忠良之士见他如此腐朽,纷纷离他而去。逐渐地,朱温周围都是些来历不明、品行低劣的人。
这时,郢王朱友珪的夫人张氏,正是朱温染指的对象之一。朱温竟然当着儿子的面,把儿媳强占为己有。郢王朱友珪对此愤怒交加,却也无可奈何。
912年春,朱温打算让养子博王朱友文继承大统,郢王朱友珪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认定朱温此举是在削弱亲生儿子的地位,儿媳被占也是朱温存心欺负自己。
于是,郢王暗地里召集心腹,密谋在宫中刺杀朱温。一个阴雨连绵的晚上,500名武装力士混入宫禁,悄无声息地来到朱温的寝宫。
朱温这时已是老当益壮,但多年奢靡的生活使他比实际年龄衰老得更快。他睡梦中被宫女惊醒,迷迷糊糊地看到侍卫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持刀持枪的武士。
“你们是什么人?敢这样放肆!”朱温强自镇定,质问进宫的人。没想到,头盔中的人赫然是朱友珪。
“我早就该猜到是你!”朱温勃然大怒,“我一直在疑神疑鬼,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忘恩负义至此!”
朱友珪冷冷回应:“我也没想到,父王能这样无耻,还脸去强占儿媳!”说罢他让冯廷谔拿起利刃追杀朱温。
朱温惊恐交加,在殿内东奔西走,冯廷谔连续砍向他三刀,全都落空。朱温已是强弩之末,终究敌不过壮年武士,被一刀刺入腹中,五脏六腑尽坠地下,倒在了龙床之上。
至此,曾经号令天下,权倾朝野的后梁太祖朱温,就此命丧黄泉,结束了不到三年的帝王生涯。他的死,无疑是种解脱,为他这近30年的残暴和腐朽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朱温之死,的的确确是他一手造成的恶果。我们不难看出,他死于户枢,正是他一生倒行逆施所致。
他本是一个懵懂农家子,如果安分守己,或许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然而他志存高远却又贪图权势,先投靠起义军,后来又背叛他们,惨无人道地镇压农民起义。
称王称帝后,他本可以开创大梁的美好前程,奈何他沉迷声色,荒淫无度,祸害臣民。还做出众怒难犯的事,强占儿媳不说,又要改立养子,剥夺儿子继承权。
因果报应,历史终究要做出公正的评判。朱温一生残暴,晚年腐化,已积重难返。即使他明白儿子对自己怀恨在心,也无法收拾残局。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腹之患将自己斩于案上,以儿终老。
这就是跋扈跋扈多年的“大唐掘墓人”朱温的最终下场。我们不得不感叹,苍天饶过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终有磨灭一切的那一天!
朱温的一生,是权力和财富的追逐,也是道德的沦丧。
他从一个穷苦农家子,一步步爬到权力巅峰,手握重兵,号令天下。然而大权在握之后,他竟然无法抵抗权势和财富的诱惑,放纵自己于声色犬马之中,荒淫无度,祸害民女。
最终他作茧自缚,自食恶果。作为儿子的朱友珪,也学会了他的残忍与诡计。在皇位和恩怨的双重驱使下,亲生骨肉反目成仇,最终将他斩于殿中。
朱温于乱世中奋力一搏,急功近利,连自己的骨肉也护不住。他的失败,警示我们要知进退,莫要为权势所迷。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否则终有堕落灭亡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