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法则效应是什么意思(心理学十大著名法则——留白法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9:21:05    

留白效应,亦称“留白”法则


留白效应最早来源于中国画上的一种手法,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智慧。在生活、教育、企业战略中都有运用,通俗解释,即凡事留有余地。

20世纪初,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不幸被盗,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该画被盗后,竟然引来人们纷纷到博物馆观看原来挂过这幅画的那面空墙。2年过去后,人们吃惊地发现到博物馆前来观看那面墙的人,竟然比过去12年前来欣赏这幅画的观众还多1倍。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留白效应?


这种空白在人们的感知中起到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效果。

因为对于感知者而言,如果感知对象将全部的信息都无所保留地表达出来,那么感知者所需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感知对象所提供的信息。

而如果感知对象的表现是留有余地的,则感知者就会对这种空白去进行自主地补充。

1、在情感中:

你的“留白”是很重要的。说话也好,做事也罢,始终有所保留,能给 Ta 一种朦胧的美好感。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得不到全部的你,就会一直念念不忘,想要彻底的得到你。所以,适当的留一些空白,给 Ta —点幻想和努力。

2、在职场中:

高情商领导往往会给员工制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布置任务的时候,没必要下达死命令,把利害关系点出来,有经验的职场人士,都会明白。人际交往中,留白效应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这是一个考验情商的时刻,很多事看破不说破,很多话也要点到为止。

3、在生活中:

留白效应的作用,告诉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与人相处的时候,要给对方留下一个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在做事情的时候,要适当地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让其有思考、反思的时间。例如,彼此间意见相悖时,不要急于反驳对方,而应先让对方有表达自己意见、观点的机会,然后再下定论。


4、在教育上:

心理学上有个相反现象叫“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这两个心理学现象启示我们凡事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

“教育是一种留白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如果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唠叨,即使孩子知道父母的话有道理,但还是会反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这是因为父母的言语“超限”了。如果父母能适当留白,少些唠叨,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当我们不再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的生活也将拥有更多其它的可能:它或许是全情投入工作的自我成长,也或许是三五好友欢聚的放松一刻……所以我们不妨留一点空间给孩子,也留一点空间给我们自己!

5、在时间管理中

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给自己一个喘息、独处的时间,又或是疗愈的时间。长时间下去也会让自己越来越内耗、焦虑。适当地给自己留白,在这个时间里去独处、思考、疗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6、在亲密关系中

适当的留白也可以让彼此多些空间和自由,也让彼此多一些神秘感,这也能够让关系维持得更持久

7、在企业管理中

留白效应也称“留白”法则,是指在危机处理中,企业不能盲目封闭自己的转圜空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回旋余地。

对企业来说,“留白”效应要求企业在“危机处理资源准备”和“危机影响控制”两大层面留出一定的空间。


“留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设计。

我们要抓住生活中可以“留白”的地方,给自己和他人留下适度的空间。你的留白,别人也会感激于心,你自己不会太累,别人也不会太反感。

林语堂先生说过:“看到秋天的云彩,才知道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儿。”给生活留点空白,也是给自己的心腾出休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