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石炮台公园在什么地方(石炮台公园与己略黄公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09:48:24    

石炮台公园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现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十九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崎碌炮台主要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因而俗称“石炮台”。

1983年,列入汕头市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在石炮台周围再扩地58亩,建设成汕头市石炮台公园。1988年,石炮台公园碑被汕头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炮台总面积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0568平方米,有一条宽23米、水深3米的护台河环绕炮台一周。炮台内广场直径85米,全台直径116米,外墙高6米,内墙高5.15米。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的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炮台内有一道27极波纹型石阶,设计巧妙实用,便于炮械循级推上台面。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话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它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在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台阶较隐蔽,便于作战时疏散及向台面运送弹药。

石炮台坚固严密,炮台里的火炮最大的一座为五千斛前膛洋炮,射程可达十五、六华里,对入侵者有一定威慑作用。炮台广场东北角有一口淡水井,是当时清兵生活饮用水。虽然水井离海边只有数十米,但水质却很甘甜清纯。

外部交通

可乘坐19路; 103路; 105路直达石炮台公园

地理位置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滨路20号

己略黄公祠

粤东古城潮州金山峙其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其西,川流不息的韩江绕古城南流,组成“三山一水护城廓”的壮丽图景。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沉积了一大批文化遗产,己略黄公祠就是其中之一。

己略黄公祠坐落在古城义安路铁巷头,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祠堂坐北向南偏东20度,面宽18.54米,进深25.70米,现有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中间为天井、后进前为一拜亭、左右有从厝、从厝厅和主座通廊在从厝巷的地方用过墙亭联接,采用开敞形式,面对中央大天井,形成一个四厅相向格局的潮汕传统特色的庭院式建筑。这座祠堂规模不大,它集潮汕传统建筑艺术之大成。不论石雕木雕金漆画嵌瓷,无不应有尽有,而且雕刻做工精巧华丽,令人称绝。


当我们走过古城义安路,来到铁巷头,就可见到己略黄公祠,首先见到祠堂正面外观,正中为凹斗门楼,门首横额正面阴刻“己略黄公祠”,背面镌有“孝思维则”,门楼门面分布四幅沉刻文字,内容为嘉应人氏温仲和的“己略黄公祠颂”和两幅沉刻图画;门楼马面坡屋架装有《封神演义》人物故事连环画幅石雕饰品,这些石雕饰品,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表情生动、过渡自然,刻划出古代西周时期一个轰轰烈烈的历史场景。同时,当时工匠根据结构要求,主受力的梁用浮雕刻,不影响结构受力;其它采用通雕刻,安装在一起既符合结构要求又适合审美观赏,充分体现能工巧匠构思的巧妙……

走过门楼,进入前厅,过前进屏门,可见到祠堂中央的天井,天井种有花草,一派春色盎然的景色,另有一番情趣。潮汕建筑的天井,一般不大,讲究精巧和儒雅,通常摆有花盆、莲缸,种上花草,养有金鱼,营造一个优雅、恬静环境。在这种环境的潮人,他们按部就班地斟酌品味工夫茶和从容不迫地弹流水行云般的潮州弦诗,陶冶儒雅的民性,保持着那种讲究精致的心理,这里也不例外。


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位于祠堂平面构图中心,又是人们进入祠堂后的视角中心,它的屋顶采用有别于前、后进屋面硬山顶的歇山顶,这样使拜亭屋顶既突出、又有变化,丰富了整个祠堂屋顶的外观。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水漫金山”等,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是潮汕金漆木雕精品之作,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这些金漆木雕饰品施于木载下除观赏外,还能从感觉上把沉重的梁架升腾,减少屋顶空间的压抑感。那十八只凤凰,头上顶着梁还起着斗拱作用,这真是艺术和建筑奇妙结合的佳作,构思与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走过拜亭,就是祠堂大厅,大厅前门楣有长卷式描金漆画《郭子仪拜寿》,画面表现唐朝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情景,作者以长卷式平列铺陈,充分利用空间,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同时出现,中间一段是故事情节中心,场面较大,郭子仪夫妇坐于汾阳府中接受众人拜贺,左右两段场面较小,以墙门相隔但又可相通,通过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情节,人物的服饰和彼此间的关系,让人们联想到当时汾阳府中冠盖云集气氛热闹的场面。该画工整秀丽,勾勒纤细,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充分表现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相当难得的民间工艺精品。进入大厅,抬头可见大厅悬挂堂匾“衍庆堂”,大厅宽敞,恢宏大器。现辟为“金漆木雕陈列馆”,陈列部分难得一见的潮汕木雕精品,大厅中槽为典型“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梁架,该梁架设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三根大梁,俗称“三木载”,梁上有驮瓜柱,瓜柱下部作一木瓜插入大梁,故俗称“木瓜”。最具特色是瓜柱间用多层拱枋穿插托垫,具有穿斗梁架的某些特色,同时瓜柱也以多层装饰过的拱枋相连。整个构架全部上漆描金,突显了祠堂金碧辉煌又稳重端庄的气氛。

己略黄公祠以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著称,又集中体现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一颗嵌在古城潮州上的明珠,它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人们无不为它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装饰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