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夜读 | 炒苜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0:15:00    



从农村走出来的成年人,每年春天不吃一顿炒苜蓿,这个春天过得绝不丰满。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春天的头茬苜蓿营养可丰富了。

苜蓿其实是牲极好的食材,以“牧草之王”著称。它产量高,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苜蓿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初生根能深入地下二十多米,属于宿根草,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好多年。苜蓿茎枝收割后能迅速再生,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干草好多次。

经历过忍饥挨饿的年代,苜蓿曾在不得已的时候用来充饥。当时心里完全没有“营养”概念,与“美食”二字更没有关联,或者纯属“无奈”。生活改善后,“随心所欲”吃喝早已成了常态。可吃啥啥不香的遗憾,只能在“忆苦思甜”中找幸福感。

在土地上耕耘前半生的母亲,进城后心心念念吃一顿炒苜蓿,从每年冬天就开始酝酿了。年岁大了,越来越理解母亲对炒苜蓿的情结。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也开始这样了。于是,吃一顿炒头茬苜蓿,心情在期待中愉悦了。

春,这个被寄予希望的季节,三月的风刚暖,苜蓿便从枯草缝里探出脑袋,嫩芽蜷缩如婴儿攥紧的拳头。它的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如同婴儿吸吮母乳般汲取着大地母亲的养分。


薛家湾遍地长着苜蓿见到它,绝对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早饭后,一个人下楼,到公园里漫步。地里钻出一簇簇绿芽,不经意间闯进了视野。它们细碎如星,蹲下身细看,让我眼前一亮,竟是苜蓿!它们像缩在冻土里捂了一冬的婴孩,终于在三月春风的暖阳里探出头来,虽然少了些乡野恣意,但却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更是希望的象征。

这一蹲,阵阵微风驱走了鸡零狗碎的烦恼,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一顿碎碎念念的炒苜蓿在心里盘算好了。转眼功夫,一袋头茬苜蓿在我手里陪我悠哉悠哉回家!


从坛子里拿出几颗土豆,迅速削皮、切片、上锅蒸。把苜蓿里的枯枝杂草捡一捡冲洗干净,开水里滴几滴素油、放一小勺盐,据说这样做可以保留叶绿素。苜蓿在锅里翻了个跟头赶紧上岸,再跳到凉水盆里冲个澡,捞出来攥成团。


土豆蒸熟了,用擀面杖捣成泥。拿出一桶胡油,起锅烧油,扔一把红葱末进去,改小火,等葱香味散发出来,土豆泥倒进去翻炒几下,苜蓿团入锅,撒适量的盐进去,慢慢翻几个跟头,赶紧关火,再搓碎一把炒芝麻进去,满屋子飘香四溢,心心念念的炒苜蓿上桌啦!当然,炒苜蓿的灵魂搭档——酸捞饭是绝配啦!


一顿炒苜蓿,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承载着永不褪色的乡愁。吃一顿炒苜蓿,享受的是冻土捂了一冬的生机,咀嚼的是春天带来的希望!



来源:“坦然的随笔”微信公众号

作者:郭娟琴

编辑:裴承艳
校对:李荣 张夏青
审核:杨阳
终审:王红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