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世业镇90后种植户王陈斌,自2018年退伍返乡后,成为了一名扎根田野的“新农人”。踏入农业种植领域后,他不断引进新型农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日前,记者在世业镇的一处麦田看到,一台大疆T100新型无人植保机正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精准喷洒农药。操作无人机的,正是90后“新农人”王陈斌。他告诉记者,当下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时期,这款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很高,仅需20秒即可完成一亩地的飞防作业,远超人工作业速度。
镇江耕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陈斌说,今年合作社首次购入了大疆T100,在整体的作业效率上有很大地提升,它满载是75升水,在进行叶面喷施的时候,相当于原来的T60植保机,提高三分之一的效率。
记者了解到,2018年,王陈斌放弃了部队中的晋升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接过父母的农具,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但与父辈的传统耕作方式不同,他选择了现代农业机械作业,力求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据统计,除了无人机,王陈斌在豆麦生产作业中还拥有6台履带收割机、7台大型拖拉机、6台大型植保机以及9台植保无人机,实现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豆麦生产也达到了特高产水平。
镇江耕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陈斌介绍,合作社运用科技对大田进行改造,基本做到了大田的量产科技化,将量产亩产达到最高化。从每年的情况来看,对大田进行科技化管理,每年大豆产量和小麦产量,可以在全市排在前列。
王陈斌不仅自己利用科技种田,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他改良的气播装置,使大豆播种时种子损失从1公斤降至0.1公斤,大大减少了种子浪费。此外,王陈斌还带领13名退役军人共同创业,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
镇江耕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陈斌表示,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将合作社各个退伍军人,沿用到农田管理各个领域当中,集中于耕种、管、理、学各个方面,将科学产量运用在大田当中,为我区的农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