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
2025年一季度
西藏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记者了解到
一季度,全区金融总量稳步增长
信贷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同期
全区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
在银行柜台前办理业务的群众。图由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提供
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姚中玉介绍
截至3月末,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9259.51亿元,同比增长10.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贷款方面,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249.71亿元,较年初新增237.37亿元,较年初增长3.95%。存款方面,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535.4亿元,较年初新增65.9亿元,较年初增长1.02%。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显著。”姚中玉介绍,今年以来,在金融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领域亮点纷呈。
首先,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把握科技型企业特征,推出多品种信贷产品,有效助力科技创新。截至3月末,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45%。其次,绿色金融多点开花,引导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个人碳账户实现全区覆盖,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29%,有力推动了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同时,对普惠金融持续提质扩面,通过印发工作方案、深化动产融资“一平台一系统”应用等措施,着力纾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3月末,我区普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此外,养老、消费金融领域也取得了突破,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康养贷”“安享贷”等特色产品的推出,有力支持了养老产业和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3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32%。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金融成为新亮点。姚中玉介绍,今年以来,我区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智慧场景搭建和移动支付示范场景建设。首批“金穗巡边牛”“智慧守边”项目成功实施,3月末我区数字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约15%,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还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3月,西藏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一般商业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来源:西藏商报